2000年以前,中国的招标代理项目主要由从事进出口贸易和成套机械设备业务的国有机构承担。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配套,民间咨询机构也不具备进入这一领域的条件。当时招标代理项目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分配,项目单位会根据国际金融组织的要求,积极委托招标代理服务。在此期间,由于能够开展招标代理业务的单位数量有限以及国有体制,招标代理机构不需要开展项目开发工作。
2013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速逐步放缓,通信招标代理、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代理、政府采购代理、工程招标代理等资质相继放宽和取消,招标代理服务费的放开给招标代理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在招标监管方面,也从事前事后监管转向事后监管。招标业务的发展与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挂钩,提出要依靠市场和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逐步规范和完善招标行业的发展。招标代理行业已进入调整期。
2017年12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取消工程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质认定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招标代理市场进一步开放竞争,全国各地的招标代理机构日益增多,目前已超过6000家。
国内实体经济正处于升级升级阶段,各地积极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支柱产业行动。投融资政策的引导作用日益明显,招标代理业务涉及的行业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
更多内容可关注网站:/